“团聚翠微”网络思政工作室 工作案例
当前高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工作进入了“数字赋能战略新阶段”,新时代大学生多是追求个性化的互联网“原住民”,互联网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和“第六感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苏州城市学院“团聚翠微”网络思政工作室主动适应数字发展新趋势,通过强化“小IP”带动“大思政”,形成校内传播为主、实体虚拟并存的IP传播模式,赋能新时代共青团思政工作转型升级。
一、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主题和思路
高校网络思政IP形象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载体,受众主体是青年学生群体,受众呈现出组织化、群体化的特征,正自发从单纯的接受者向传播者转变。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倾向于形象标识,结合共青团元素、高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大学生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媒介,贴近青年生活,找准文化传播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潜移默化渗透思政教育,线上线下融合互促。项目建设思路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合苏城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思政工作的“亮丽名片”。网络思政IP形象凝聚着学校浓厚的人文底蕴,有助于塑造校园文化品牌,走出“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窘境。苏州城市学院由以“文者文章,正者道德”为校训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而来,“文正”二字取自范仲淹的谥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一直都是学校办学品位与育人追求。网络思政IP“翠微君”名字取自学校著名景点翠微湖,正是结合苏州地域文化和学校人文特色,以范仲淹为原型创作的知书达理的小书生。将校园文化渗透融合于网络思政IP“翠微君”中,有利于将校园文化生动鲜活地传播给学生,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强化“文化润心”的作用。
(二)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引领青年真正成为“黏性用户”。网络思政IP形象架起了青年学生和共青团交流的桥梁,通过拟人化的设计拉近青年学生和共青团的距离,让IP形象能够为共青团“代言”,引领更多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共青团。当前高校团学工作多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但在苏州城市学院转设前,校团委设立为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下属的一个部门,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分清团委和学生组织的差别,学生对于团委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自苏州城市学院团委成立以来,校团委紧跟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步伐,聚焦苏州青年发展性城市的规划,关注学校转设转型升级的需求,通过塑造网络思政IP“翠微君”着力打造共青团组织的新形象,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作画者不仅是学校的团干部,而是需要发动广大苏城院青年一起加入到作画的过程中,青年定义就是苏州城市学院团委的特色,利于提升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黏性”,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构筑团青充分互动新格局,实现思政教育的“双向奔赴”。以往的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形式多为教与学、传播与受众的单向输出关系,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参与,须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网络思政IP“翠微君”使思想教育更具备亲和力,不断拓宽线上线下阵地,将线下活动与线上平台有机结合,出现在校园文创、校园机器人、视频海报以及各类文化活动中,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分众化传播以及互动性服务,围绕青年思想特点和言语习惯,顺应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充分调动青年积极主动性,深化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
二、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实施方法和过程
如何把准青年思想脉搏,引领青年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成长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是高校共青团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使命。苏州城市学院“翠微君”IP形象自2022年推出,逐步演变为展现苏城青年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象征。苏州城市学院团委以网络思政IP“翠微君”为牵引,成功探索了IP形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途径。
(一)筑牢网络阵地,争做网上正面宣传的“主力军”。依托“团聚翠微”公众号,将“翠微君”IP形象嵌入“苏城J”系列线上宣传品牌,实现新媒体平台优质供给,营造有黏性、有层次、有重点的宣传氛围。通过“苏城J”项目统揽,开设“苏城记”分享网评社论和理论阐释,“苏城纪”体现团内规章制度,“苏城迹”实现事迹分享和人物访谈,“苏城计”协同信息中心实现大数据统计,通过各个层面的宣传创作,持续开展青年化宣传报道和互动传播。同时加强对青年群体意识形态的分析与研判,把握“风口”,通过“翠微君”引导青年正确使用“网言网语”,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底线思维,筑牢思想防线。
“苏城迹”事迹分享和人物访谈
“苏城纪”体现团内规章制度
(二)服务青年成长,做好校园团学活动的“服务器”。借助“翠微君”IP形象融入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创产品落地,出品翠微君“毕业季”“迎新季”系列文创,同步产出表情包、壁纸等虚拟类文创,在产品的发现、开发和推广中融入思政元素和校园文化特点,将“翠微君”形象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渗透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将IP运用于各类活动、实践调研和福利派送,打造“翠微君”AI机器人,实现“AI+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隐性思政教育,让人工智能从工具性导向到目的性导向发展,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人—机—人”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达到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育人实效的目的,让IP形象“活起来”,“有思想”地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实效。
“翠微君”实体文创
“翠微君”虚拟文创
“翠微君”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翠微君”AI机器人
(三)契合青年话语,勇当党的理论宣传的“排头兵”。聚焦青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借助“翠微君”IP形象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将党的理论解析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渗透于各类网络文化产品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让“翠微君”为学校共青团“代言”,面向党团精神解读、时政热点剖析,形成内涵深刻、形式丰富的思政云课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翠微君”巧妙融入学校“三青计划”培训体系(“知行青年”研习社、“青马工程”人才培养计划、“青禾计划”团支书专项),探索“体验式”学习路线模式,设置微调研、微寻访、微宣讲等互动环节。
《“城”就未来就业引航计划》漫画
三、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主要成效和经验
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自2022年6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学校师生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助力学校提升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黏性”,获得2022年度苏州市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和新媒体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2项;
(2)产出翠微君主题文创6大品类,开设“翠微街访”栏目,增强思想政治交流的互动性,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3)打造“翠微君”机器人,该项目也被学校作为苏州城市学院“融城思政”主题校园文化精品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培育;
(4)形成内涵深刻、形式丰富的线上“思政云课堂”,制作《重温苏州五卅路,追忆青年奋斗史》《追寻红色记忆,笃行奋进新征程》等线上微团课13场;创作《行路铮铮》原创自制广播剧;制作《翠微君小剧场|“城”就未来就业引航计划》漫画,被团省委作为“团团就业引航加油站”优秀作品向团中央推荐,拟被“团学苏刊”转发;
(5)“团聚翠微”公众号持续稳定输出优质内容,2023年共计发布推送248篇,其中题为“毕业季|让我们一起说:谢谢翠微君的毕业礼物!”的推送阅读量达6978次,点赞量达178次,在苏城青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是学校共青团在学校转型升级期间,着力打造共青团组织的新形象有力举措之一。该项目经验显示,一是要提升广大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黏性”,引领广大青年一同加入到定义共青团行列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要聚焦青年需求,创新拓宽IP的载体,例如线上线下文创、AI机器人、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类网络文化作品;三是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和学校人文特色,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校地的双向融入、融合发展。
四、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下一步计划
在“大思政”格局下,共青团宣传工作进入了“数字赋能战略新阶段”,面对新阶段新使命,我校共青团工作在于如何通过对IP形象实现“思想赋能”,来积极融入全党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网络思政IP“翠微君”项目下一步将持续用“润物无声”补足“精神之钙”,打造“青”爱的思政品牌。
(一)积极深化校地合作,为项目注入发展新动力。校团委(美育中心)积极推进校地共建,与金阊街道、越溪街道、浒墅关经开区(镇)团(工)委、科沃斯等建立联系,达成共建意向,共享优质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后续进一步挖掘“翠微君”IP形象内涵,传承和弘扬苏州优秀文化传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苏州发展实践的双向融入、融合发展,为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文创和配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二)深入探索“翠微君”机器人赋能更多应用场景。为了加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切实可行性,除了联合校外专业团队加强相关技术的更新研发之外,还应考虑在运用方面的示范,积极打造可快速进行复制、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和案例,通过学生与机器人互动,呈现趋势预估、热点话题、工作研判和舆情预警等,以便更好地为地区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三)持续加大网络思政IP的渗透力度和育人成效。将“翠微君”IP形象不仅仅局限于校团委IP形象,渗透入各二级学院团委打造各具学院专业特色的IP形象,帮助学校更好地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受青年喜爱的活动形式,增加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IP赋能思政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