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协行”实践团队体验乐龄友好公交,探寻公共环境无障碍新建设

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24-07-20浏览次数:10

为追寻“适老化”足迹,弘扬爱老助残精神,共谋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助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7月5日,“无障协行”实践团前往苏州乐桥公交站台体验9027路乐龄友好公交,并乘至苏州公园等地进行随机采访与实地调研。

一、切换角色,体验盲道出行

7月5日上午,团队步行前往苏州乐桥公交站台,在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条例以建设标准测量盲道长度及宽度。实地调研中团队发现大多数盲道符合国家标准,红绿灯、斑马线与盲道连接紧密,但非机动车、货物等占用盲道、坡道,“断头盲道”、磨损盲道等情况依旧存在。

二、切身乘坐,了解乐龄异同

实践团成员们于乐桥站乘坐9027路乐龄友好公交,在公交安全停靠期间,对其相关设施进行测量考察。实地考察发现,9027路乐龄友好公交与普通公交相比车身尺寸更加小巧;座椅数量相对较少,利于车内空气流通;座椅布局相对舒适,为老年群体营造良好的乘坐环境。同时,站点周边设置了限速20千米每小时、禁止鸣号的组合禁令标志,营造“乐龄区域,友好交通”氛围。“致广大而尽精微”,从乐龄友好公交及周边细节处可见尊老、敬老、爱老的风尚悄然沁润社会。

三、实地调研,探寻适老服务

为探究当地社区适老化改造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情况,实践团成员们在多社区环绕的苏州公园,通过随机采访与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在此地休闲娱乐的老年群体和外地旅客进行深入调研。居住于大公园社区的退休医生在采访中表示,大公园社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老小区,在无电梯辅助与无扶手协助的情况下,高楼层人群上下楼梯较累,无障碍设施的短缺影响了残障人士与老年人的居住便利程度。一名84岁的退休教师指出,盲道进社区现象鲜见。外地旅客则表示,在其所居住社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较为全面,无障碍知识宣讲较为规律并对其社区的便利程度较为满意。在后续的调查与采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适老化改造在新小区、社区与公众场所较为常见,老小区适老化改造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尚待加强。

调研结果显示,适老化改造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在苏州持续向好。苏州城市学院“无障协行”实践团队表示,未来他们将从专业角度出发,融合社会需求,探索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拓宽信息无障碍渠道,建设无障碍环境、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赋予新动能,助力当地“银发经济”发展。同时实践团队也将继续深入挖掘苏州无障碍人文成果与价值,开展适老化改造与无障碍建设宣讲活动,为弘扬爱老助残精神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