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言:“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正是匠人们秉持一生坚守一艺态度,才能讲述着非遗文化不朽的传奇。恰逢祖国75周年华诞,为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坚定传承非遗文化的信念,促进传统非遗的传承与发展。11月至12月,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第二团支部开展了以“非遗薪火传千秋,姑苏匠心筑华章”为主题的系列主题团日活动。班级同学划分成四个“非遗探索小组”,以《青春里的苏州记忆》为导航,前往苏州各地共同探索苏州的非遗文化。
11月16日上午,团支部书记王润栋带领第一小组同学一同前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跟随讲解员参观学习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过程,探索木刻年画的文化底蕴,接受苏州本地特色和国家非遗传统文化的双重陶冶。随后,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孙一波的指导下,小组同学亲自体验木刻年画制作工艺,在刻画过程中感受匠人的妙手巧思,领悟工匠精神。
苏州评弹是独属于江南水乡的千年雅韵,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11月16日下午,在班长卜睿妍的带领下,第二小组同学有序前往苏州平江文化中心欣赏苏州评弹,在聆听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精髓。随后,同学们共同参观了平江文化中心,深入学习评弹文化背后的故事,领略苏州评弹的独特魅力。
11月17日上午,第三小组同学提前预约咨询博物馆讲解员,共同前往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参观,探索苏绣非遗,织梦江南文化。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从历史馆开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古代厅、蚕桑居、非遗厅等展厅,初步了解苏绣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随后参观了现代馆、少儿科普馆、丝织机械陈列室等,欣赏宋锦、漳缎、缂丝、苏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丝绸文化和苏绣技艺的了解。
一园一世界,苏州园林传递着无与伦比的中式美。11月17日下午,团支部副书记朱雨涵带领第四小组同学前往苏州园林博物馆,沉浸式学习园林文化,在领略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园林工艺的精湛,体悟大国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深化班级同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促进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第二团支部于教学楼1-303开展关于“非遗薪火传千秋,姑苏匠心筑华章”主题团日活动的总结交流会。活动伊始,由团支部书记王润栋播放央视新闻的视频短片《非常·非遗》拉开本次活动的序幕,并依次向同学们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苏州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非遗、学习非遗。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是中华文脉的薪火永续。为促进非遗文化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深度结合,24汉语言2举办班级书法作品展,依次由学习委员侍颖、科技委员徐丁扬等五位同学上台展示书法作品,并为同学们讲述书法作品背后的人文底蕴,同时呼吁大家要主动了解和学习书法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随后,团支部书记王润栋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并分享心得感悟,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贡献微薄之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承,思维在互动中碰撞。各小组组长上台汇报活动成果,展示活动风采,并依次播放小组创作视频展示精彩瞬间。随后,由班主任徐宁做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要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大国工匠精神,汲取奋进的力量,争做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活动最后,组织委员何婷组织大家合影,通过拍照记录美好的时刻,定格24汉语言2所有成员珍贵的回忆。
“匠者,平心做平凡之事,精工筑精品之魂。”工匠们的“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成就了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时逢祖国75周年华诞,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第二团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引导班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延续使命,增强担当力量,赓续文化血脉,传承非遗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